There are questions remain, We'll search for the answers together. But one thing we known for sure,the future is not set!

来来来,跟百蔬君关注最新减肥学术研究进展

科普知识 百蔬君 3816℃ 已收录 0评论

又到了长膘的季节,百蔬君腆着大肚子,看到商场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穿不下,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昨天打球腓肠肌拉伤,医生说尿酸高容易导致拉伤,哎哟,必须得减肥了。传统的减肥药物多通过减少进食或者促进排泄发挥作用,副作用较大,现在来跟百蔬君一起关注下最新减肥学术研究进展吧。

结论:

1,减肥是把白色脂肪转变为棕色脂肪并分解产热,达到减肥的目的。

2,肠道微生物是转化白色脂肪的关键。

3,降糖药与抗炎药可以减肥。

4,利拉鲁肽(liraglutide)和索马鲁肽(semaglutide)是减肥的好东东,并且索马鲁肽快出口服版本了,但是这个东东在中国还没有上市。

第一弹:华人科学家发明将「游泳圈」变为「八块腹肌」的「减肥神贴」,想瘦哪里贴哪里

一边是金秋十月的月饼,烧肉,巧克力蛋糕,团圆大餐(不能忍),一边是蹭蹭蹭鼓起来的小肚腩(不能吃),再次看到“减肥”两个字,可能会“胃中一紧”。不过眼下这篇文章终于可以绕过肥胖的百万人研究,给大家带来有关科研前线的“减肥”“捷报”。

首先,还是要两句话回顾一下肥胖的日渐流行和它带来的危害。肥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肥胖人数已经翻了一倍以上。同时肥胖是一系列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1]。

近日 ,顶级期刊《ACS NANO》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人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联合,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减肥贴片,将这种贴片贴于小鼠的下腹部,成功减掉30%的小鼠脂肪,去除“肥肉”显露了“肌肉”,达到了“想瘦哪里瘦哪里”的减肥的目的,并且小鼠的空腹血糖也有降低。

这种减肥贴片原理是将减肥药物装入纳米颗粒中,再将纳米颗粒放入微针,指甲盖大小的贴片上含有几十个微针,使用时微针插入人的皮下,直接作用于皮下脂肪,纳米颗粒降解,将药物缓缓释放至脂肪组织中,通过药物使皮下白色脂肪转变为棕色脂肪并分解产热,达到减肥的目的。

传统的减肥药物多通过减少进食或者促进排泄发挥作用,副作用较大。脂肪转化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减肥研究靶点,它是通过将人体内储存甘油三酯的白色脂肪转化为产热的棕色脂肪或“类棕色脂肪”-米色脂肪发挥作用。但是,就像这次发明的合作者李强说的那样,“现有的脂肪转化的药物多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应用,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反弹(减重后体重又回升),骨折等副作用”。这种新式的减肥贴可能会通过直接作用于皮下脂肪,避免这些副作用的产生。

事实上,这次发明的领导者顾臻教授在2015年就曾发明了胰岛素智能贴片,曾被认为“有望终结胰岛素注射治疗”。

减肥贴发明过程中用到的纳米技术可能听起来还是有点遥远,纳米本是长度单位,一纳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研究者在实验中所用的纳米颗粒,是通过双乳化法制备的对酸性环境敏感的葡聚糖衍生物,颗粒包裹减肥药物罗格列酮,并在其中加入两种酶,以在生理环境的葡萄糖浓度条件下产生酸性环境使颗粒降解,以使药物缓慢释放。

罗格列酮现为常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实验中还用了另一种药物CL316243,CL316243是一种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既往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均有使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的作用[6,7,8,9]。

纳米颗粒制成后直径为250nm,下一步为将它装入微针。微针需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能穿透皮肤,所以通过离心将纳米颗粒装入微针模具的顶部后,需加入基质甲基丙烯酸酯化的透明质酸(m-HA)和交联剂丙烯酰胺等物质。

实验中最终制作完成的微针贴片大小为7*7mm2,微针间距为600um,单个微针为锥形,基底部宽度为300um,高度为800um。

减肥贴制作完成后,研究人员先分别将含有两种药物的微针贴片和空白微针贴片贴于健康小鼠下腹部进行实验,每3天更换一次贴片。结果,实验第6天,小鼠下腹部脂肪组织切片检查发现白色脂肪细胞减小并呈现多室性改变,基因检查发现棕色脂肪基因上调,即出现了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变的特征。同时,使用药物贴片的小鼠,氧耗量上升,呼吸交换率(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消耗的氧气量)下降,因为氧化脂肪酸比氧化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的氧气(4:3),可见,减肥贴使健康小鼠的脂肪消耗增加,代谢率提高。

这一振奋人心的结果,促使研究人员进一步验证药物微针贴片在肥胖小鼠中的减肥作用。研究人员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一侧下腹部贴含有药物的微针贴片,另一侧贴不含药物的微针贴片,对照组小鼠两侧下腹部均贴不含药物的微针贴片。每3天更换一次新的贴片,共观察4周。结果发现,贴含有药物微针贴片的实验小鼠体重减少了大约15%。

对比实验小鼠微针贴片处皮下脂肪含量,发现实验小鼠中贴有药物微针贴片一侧的白色脂肪组织减少了约30%,而棕色脂肪组织无明显减少。并且在取出小鼠贴有微针贴片处的皮下脂肪后,可以观察到药物微针贴片处局部皮下脂肪垫明显减小(如下右图所示)。可见,药物微针贴片起到了局部减肥的作用。

那么这种局部减肥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为了验证,研究人员进行了组织切片染色检查,发现药物微针贴片处的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细胞明显变小,呈现向棕色脂肪转变的特征,而空白微针贴片处白色脂肪组织则无这种表现。同时基因检查发现微针贴片一侧棕色脂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这就说明微针贴片中的药物释放至小鼠皮下脂肪层后,使白色脂肪组织发生了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的改变,后者进一步代解产热,引起贴片局部脂肪减少和整体体重减轻。

因为微针贴片在使用中需要穿透皮肤的表皮和真皮,达皮下脂肪组织,而皮肤真皮损伤后不易恢复,所以研究者观察了应用微针贴1个月后的皮肤组织切片,发现小鼠微针贴片处周围皮肤无明显损伤。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向实验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结果观察到实验小鼠的葡萄糖清除率增高,空腹血糖下降(对照组小鼠为140mg/dL,实验组小鼠为110mg/dL)。可见,含有药物微针贴片在降低血糖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这项微针贴片技术还没有应用于人体实验,研究者正致力于寻找新的可在贴片中应用的减肥药物。但是考虑到顾臻教授的胰岛素智能贴片目前已获融资投入生产,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真的会有一款往肚皮上一贴,就能把我们的“游泳圈”变为“八块腹肌”的神器出现。

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谓是“喜大普奔”,但是奇点糕在此还是要提醒在假期越吃越嗨的大家,减肥的最佳方法依然是“管住嘴,迈开腿”。

显而易见的是,小伙伴们如果不想肥肉越来越多,最终不得不靠药物减轻体重,就放下手里的汉堡包,开始锻炼吧。

 

第二弹:《细胞》子刊:湖南师大科学家新发现!间歇性断食减重、降脂、护肝,还是要靠肠道微生物

最近肥胖研究领域频频取得的成果,让一位读者悲愤地在留言中表示:“为什么你们的研究总是盯着我的脂肪!”又到了贴秋膘的季节,奇点糕也不是不想大快朵颐一番,不过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实现健康长寿,这两份喜悦想要相互重叠起来,怕是不那么容易。

减肥的真谛,无非就是早已被说得无比熟练的“管住嘴、迈开腿”。不过,如何更有效率实现这两大目标,一直是众说纷纭,不断有新的理念和方法被提出。

在2012年BBC的《进食、断食与长寿》纪录片和《轻断食》一书问世后,断食饮食法成为了减肥手段的新宠。对断食减肥机制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之中。

9月14日,《细胞》子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湖南师范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让科学家们向解开这个谜题又迈进了一步。本文的第一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李国林副教授,中美两国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探索和试验发现,断食减肥,靠的也是不断被发现奇妙功用的肠道微生物!特定肠道微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把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细胞,转化成消耗能量用于代谢的米色脂肪细胞。同时断食还可减轻肥胖导致的脂肪肝,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既然讲的是减肥,就不得不把脂肪这个罪魁祸首拉出来批判一番。哺乳动物体内主要存在的脂肪组织有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三种,白色脂肪主要负责储存过剩的能量,棕色脂肪主要在婴儿期遇到冷刺激时代谢产热,成人期逐渐消失,而形态介于二者之间的米色脂肪与棕色脂肪具有相似的产热功能,也可以促进能量消耗。

由于成年人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极少,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相比在棕色脂肪上做文章,使人体内的白色脂肪“米色化”,完成从坏肥油到好脂肪的华丽转身,有着更高的实用价值,但目前还缺乏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

断食减肥与脂肪的“改头换面”有何关联呢?这要从断食引起的代谢变化说起。

本次研究的第一部分实验,对比是在进行15个周期的隔天断食(即24小时断食,24小时恢复饲料供给为一个周期的MODF组,下文简称断食)的小鼠和同在一个月周期内饮食供给不加限制,每天随意吃吃吃的小鼠(AL组)之间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总体食物摄入量上并无差异,但断食组的小鼠体重更轻。为什么会这样呢?要么是将食物内营养转化成体重的代谢效率低了,要么总体能量的消耗高了。

进一步分析显示,断食组小鼠的确实现了明显减脂,内脏脂肪的减少尤为突出,同时肌肉量没有减少,意味着整体代谢效率并未下降,第一种可能就被排除了。高消耗的能量到底去了哪?研究人员分析代谢数据后确定,这部分能量是经脂肪的代谢产热消耗掉了。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在作为棕色脂肪产热主要区域的肩胛间脂肪内,介导产热关键分子解耦联蛋白-1(Ucp-1)的基因表达被显著抑制,这意味着烧掉的燃料并不是原有的棕色脂肪。

在小鼠的腹股沟区,研究人员最终找到了答案——是这里的白色脂肪被米色化了,提供了代谢所需的能量。在进一步的短期断食(3个周期)试验后,研究人员也确定,脂肪米色化是体重减轻的原因而非结果。

说到这里,急性子的读者不禁要问了:肠道微生物呢?标题说了它先来的,到底跑到哪去了?

此前的实验中,断食的减脂作用已经得到了阐明,但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介导这一过程的机制与此前研究揭示的棕色脂肪产热机制有所不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肥胖有所关联,研究人员也从这一角度入手,发现断食组小鼠肠内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明显升高,而此前有研究显示这可导致腹股沟区白色脂肪组织摄取的葡萄糖增多[5],意味着此处脂肪组织因米色化而消耗增加,也与本次试验此前的结果相合。

为了证实这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研究人员又将从断食组和肥胖组小鼠肠道中提取的微生物移植到经抗生素处理的小鼠当中,同样观察到了与断食实验相似的结果。而对经抗生素处理的小鼠进行断食,并无同样的效果,证实了肠道微生物在调控断食减肥效应中的必要性。

研究人员又对长期断食和短期断食小鼠的肠内容物进行了分析,以确定肠道微生物分泌出的真正调控减肥效应的物质。分析显示,醋酸盐和乳酸盐在两组小鼠的肠内容物中均出现了明显上升,它们可以诱导白色脂肪的米色化。

这些发现已经形成了清晰的链条:断食改变了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促使醋酸盐和乳酸盐的分泌增多,使白色脂肪米色化,代谢产热,实现减脂。这一系列变化,在清空肠道微生物的小鼠中都无法被观察到,但植入断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后就可实现。

研究人员把试验对象全部换成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后,再分组进行断食试验,发现断食组的小鼠不仅随着断食周期的进行,体重不断降低,还对胰岛素有着更高的敏感性,肥胖导致的脂肪肝也显著减轻。

进一步的试验显示,对肥胖小鼠不采用断食方法,只在抗生素清除原有肠道微生物后,移植入断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同样也得到了相似的减重、降脂、护肝多重效果,这就意味着,即使不进行断食,单纯补充断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也可能实现同样的减肥效果。

本次研究不仅阐明了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断食减肥机制,还展示了断食对治疗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良好效果。结合目前对肠道微生物如火如荼的研究,相信这条道路距离临床应用已经不太遥远,对于奇点糕这样一枚吃货来说,那时得到的大概就是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了。

 

第三弹:《细胞》子刊:两周减重25%,德国科学家巧妙结合降糖药与抗炎药,制成靶向减肥「神药」

最近频频发布的各种与肥胖相关的研究,让不少读者表示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呃,喝凉水都能长肉的奇点糕也是感同身受,每次想美餐一顿的时候,都要表达对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们的羡慕嫉妒恨。

每年9月将尽,都是闻名于世的慕尼黑啤酒节举办的日子,不知有多少大啖猪腿与啤酒的德国人也有着和奇点糕一样的忧伤呢?不过,9月22日的《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许会让这样的烦恼烟消云散。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将糖皮质激素与肠促胰岛素结合使用的新型减肥药,在小鼠实验中仅用两周就高效减重25%,同时还避免了激素带来的诸多副作用[1]!

为什么这种新药能够效果如此之好?那就要从肥胖和炎症的关系说起了。随着科研探索不断深入,代谢失调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2],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可以累及全身多处组织器官,促进肥胖的形成[3]。虽然具体机制探索还远未明朗,但已有研究显示下丘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既然炎症反应作用重要,那么使用药物控制炎症,不就能实现治疗肥胖的目的?而临床最常用的抗炎药物大概就是糖皮质激素了。通过阻断炎症介质形成、抑制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产生、诱导炎症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糖皮质激素可以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因此常用于严重感染,还因其免疫抑制作用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众多疾病的治疗。医生们口中的“激素”,一般说的就是糖皮质激素。

那么把糖皮质激素用到肥胖治疗上不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吗?可惜,事情并不像1+1=2那么简单。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激素之一,糖皮质激素对体内蛋白质、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都有着显著影响,可产生血糖升高、骨和肌肉内的蛋白质分解、脂肪重新分布等多种作用,因此其使用会产生骨质疏松、水肿、向心性肥胖(脂肪集中分布在躯干)等许多副作用,虽然对于病情危重和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而言,副作用是必须接受的代价,但对于肥胖患者来说,可能就难以接受了。

单独应用不行,那么结合用药呢?本次论文的通讯作者Brian Finan和Matthias Tschöp两位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一直在探索借助化学载体,实现激素靶向送抵特定靶细胞的方式,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将肠促胰岛素GLP-1与雌激素结合,“精准打击”缓解代谢异常,而且这种方法还避免了雌激素导致的副作用。

同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发现GLP-1在下丘脑及肝脏等主要的代谢器官有着显著的高表达,因此当时就提出以GLP-1作为载体,发挥糖皮质激素在代谢疾病中的抗炎作用[6]。而研究显示,GLP-1在外周免疫细胞中也有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GLP-1与糖皮质激素结合使用对炎症反应的调节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

有着成功经验打底和良好前景呼唤,本次的试验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试验选择的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常用和廉价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使用化学方式制备出稳定的GLP-1-激素结合物(GLP-1/Dexa)后,研究人员对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结合物注射(100nmol/k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合物注射组小鼠的体重两周之内下降了25%,效果是注射同样量的非结合GLP-1和地塞米松组的一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小鼠减掉的体重近2/3是脂肪!

此外,GLP-1/Dexa可减少小鼠的摄食量,对降低体重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摄食增加截然相反[8]。GLP-1/Dexa的联合使用还避免了糖皮质激素促进肝葡萄糖输出引发的血糖上升,GLP-1也发挥了本身促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代谢的作用。但在用于吃普通饲料的低体脂小鼠时,GLP-1/Dexa的作用明显减弱,对基因改变导致的肥胖小鼠结果也类似,因此研究人员认为,GLP-1/Dexa主要针对饮食诱导的肥胖过程起作用。

而在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其他副作用上,GLP-1/Dexa也达到了预期。研究人员对小鼠肾上腺和下丘脑进行的分析显示,GLP-1/Dexa没有影响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密切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水平,因此受到这一通路调节的排尿、昼夜节律等相关生理现象没有显著变化,血液内糖皮质激素的浓度也未受到影响,充分体现了结合用药手段的精确输送能力。同时小鼠的骨密度及相关分子指标正常,骨质疏松这个激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并未出现。

GLP-1/Dexa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了安全减肥呢?研究人员发现,GLP-1/Dexa不仅会使与GLP-1和地塞米松作用相关的下丘脑内众多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还会另外单独影响126种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了与下丘脑调节的炎症反应相关的自噬、蛋白质水解等机制,也有与细胞内能量水平变化相关的FOXO1、PPAR等信号通路。此外,GLP-1/Dexa还可激活下丘脑内的POMC神经元,而此前已有大量研究显示POMC神经元可通过抑制食欲在预防肥胖中起到重要作用[9]。因此,GLP-1/Dexa的减肥不止是从控制下丘脑调节的炎症反应这一个角度入手,而是带来了一整套有序的代谢改变。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GLP-1/Dexa可减少IL-1β、IL-6、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对饮食诱导的致肥胖炎症反应起到选择性逆转的作用,这就大大拓宽了它的潜在作用价值,因为炎症反应还与胰岛素敏感性、血糖代谢等多种肥胖时出现异常的代谢机制有关。

当然,GLP-1/Dexa也并不是“一呼百应”。研究人员发现,GLP-1/Dexa引发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是不能在缺乏GLP-1受体的组织中观察到的。虽然GLP-1受体分布广泛,中枢系统和外周系统的调节也都参与了GLP-1/Dexa导致的代谢改变,但这些改变有着明确的作用范围,从而避免了地塞米松被送到“不受欢迎”的器官和细胞,导致副作用。虽然研究人员的初衷是让GLP-1主要发挥载体功能,进行激素的定向输送,但在实际起效过程中,GLP-1也参与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并未让地塞米松“孤军奋战”。

虽然效果喜人,不过GLP-1/Dexa仍需要时间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本次研究对小鼠的观察期为2周,所以还需进一步试验来确定长期使用激素的影响。炎症反应的抑制也会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制备更高纯度的GLP-1/Dexa结合物同样需要解决。此外,试验也显示GLP-1/Dexa对基因层面改变导致的肥胖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是否适合大范围使用仍需要临床试验的考量。

但整体而言,GLP-1/Dexa的结合用药体现出了良好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很有潜力成为新的减肥神药。只要别像一位奇点糕开玩笑的说法,“两周减掉25%,那用两个月不就减没了”就好……

 

第四弹:每周只需注射一次,3个月即可轻松减掉10斤肥肉。能让你管住嘴的减肥神药真的来了

“管住嘴,迈开腿”简简单单六个字,就道出了减肥的真谛。然而,面对那么多的美食诱惑,光这前三个字就足以让无数人的减肥大业半途而废了。

不过,好消息来了!

最近,肥胖研究领域中的著名期刊《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索马鲁肽,可以抑制食欲,让你轻松“管住嘴”。只需一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12周后,就可减重10斤!而且,在这减轻的体重中,主要还是体内的脂肪组织,药物对除脂肪以外的去脂体重影响很小。不光有效,还很安全!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John Blundell教授表示,“索马鲁肽的作用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我们在12周内就观察到了其他减肥药物需要6个月才能达到的效果。它减少了饥饿感和食欲,让患者能更好地控制饮食摄入。”

索马鲁肽(Semaglutide)本身是一款针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主要成分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由小肠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时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GLP-1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酶降解,天然的GLP-1半衰期仅有几分钟,所以,为了让它更长久的工作,研究人员会对它进行一些结构上的改造,在保留功能的同时不那么容易被酶降解。这样得到的GLP-1类似物药物,比如大名鼎鼎的利拉鲁肽,可以将注射频率减缓到每天1~2次。

而索马鲁肽可以说是它们的“升级版”,在经过改造后,它的半衰期可延长至大约1周,因此注射一次的效果可以维持大约一周的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更方便。

在不久前公布的全球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索马鲁肽表现优秀,既能控制血糖,还可以保护心血管,这为它在上周赢得了FDA内分泌及代谢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16:0的支持率,不出意外的话,索马鲁肽上市在即。不少分析人士预测它未来十年内的销售峰值将超百亿,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中最好的降糖药。真的是毫不吝惜对它的赞美啊!

降糖药能减肥其实也不是新闻了,老药如二甲双胍,新药如利拉鲁肽都有减肥功效,而索马鲁肽似乎更加优秀一些。这主要还是归功于GLP-1与其大脑中的GLP-1受体结合的作用,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饥饿感、减少能量摄取,达到减肥的目的。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点,作用于大脑食欲控制系统中多个组分来减肥的药物。

为了单独验证减肥作用,诺和诺德公司邀请了在食欲控制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Blundell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小型临床试验,以探究索马鲁肽是否也可以作为减肥药物。

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28名BMI在30-45kg/m2的无糖尿病的成年肥胖受试者,他们的血糖水平正常且体重稳定(即在试验前的3个月体重变化不超过3kg)。研究人员也排除了吸烟、减肥手术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在试验期间,受试者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如饮食、锻炼或睡眠等,也没有发生改变。

在这项双盲、对照、随机交叉试验中,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一组注射索马鲁肽,另一组注射安慰剂。在12周后,实验告一段落,待5-7周后,药物在体内残留很少时,将两组受试者交换,再进行12周的治疗。

这样的交叉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同一受试者先后接受两种药物干预得到两种结果,可以减少参与实验的受试者数量;二是同一受试者自身前后做比较可以消除个体间差异,提高统计结果的精确度。

在试验的前4周,注射剂量为每周0.25mg,中间4周注射剂量为0.5mg,后4周的注射剂量为1.0mg。12周后,这些受试者会被邀请到测试中心,在那里,受试者会接受一个为期3天的观察实验,目的在于观察他们接受过治疗后食欲、食物摄入量和饮食习惯、偏好的情况。第1天是标准化饮食、身体活动和睡眠的调整,并于当晚注射1.0mg的药物。

第2天,受试者在吃过标准化的早餐后,研究人员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午餐和晚餐,并告诉这些受试者要“敞开了吃”,吃到自己感觉足够饱为止(大概就是奇点糕吃自助吃到嗓子眼的感觉)。

此外,研究人员在晚餐后还提供了4种小零食组合:高脂零食和甜食、低脂零食和甜食、高脂零食和非甜食、低脂零食和非甜食,让受试者自由选择,随意吃。

在第3天一早,研究人员测定和记录了受试者的代谢状况以及他们所吃的食物量、对食物的偏好、食欲等信息。

结果显示,接受索马鲁肽治疗的受试者,在为期12周的治疗中,平均体重降低了5.0kg,脂肪含量也减少了3.5kg,而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增加了1.0kg,脂肪含量也增加了0.3kg。在食物摄入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接受索马鲁肽治疗的受试者,总量下降了24%!

对受试者的问卷调查和观察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接受索马鲁肽治疗的受试者们胃口变小了、饥饿感和食欲也出现了下降,能更好地控制饮食量和饮食节奏,而且会更喜欢吃低脂食物。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受试者的代谢率测定发现,两组受试者的能量消耗大致相同,这就意味着,体重的减轻并非是代谢增强所致。

再结合前面的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索马鲁肽是通过减少食欲、减少能量摄入,而非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果的。

另外,对饮食的控制、改变对高脂高热量饮食的偏好,也可能促成了索马鲁肽的减肥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减肥效果主要针对的是脂肪组织,对身体中除脂肪以外的去脂体重(lean body mass)的影响很小。

并且,索马鲁肽在安全性方面也做的很好,副作用很小,与其他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GLP-1类似物药物相比,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问题。

可以说,索马鲁肽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直接能让你“管住嘴”的减肥新药。正如Blundell教授所说:“这种药能让日常的食物摄入量减少约1/4从而大大减少体内脂肪,这会使肥胖患者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并有助于预防因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

 

整理自奇点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百蔬君 » 来来来,跟百蔬君关注最新减肥学术研究进展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请证明您不是机器人(^v^):

表情